最高法院周三舉行近三小時審訊,暗示可能首度出手,對川普上任以來推動的政策設限。最高法院由六位保守派和三位自由派大法官組成。多位保守派大法官質疑川普援引緊急權力法每月課徵數百億美元關稅的做法。
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指出,關稅實際上是「對美國人徵稅,而這一權力歷來屬於國會核心職權」。大法官高薩奇(Neil Gorsuch)也暗示傾向反對川普,而同樣由川普任命的大法官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則對雙方的論點提出尖銳質問。
若最高法院裁定不利川普,美國政府可能被迫退還超過1,000億美元的關稅,解除美國進口商肩負的重大負擔,同時削弱川普對貿易夥伴動輒祭出的關稅武器。
更廣泛來看,這將成為最高法院迄今對川普擴張總統權力、遠超前任所為的最重大制衡行動。
最高法院三位自由派大法官──卡根(Elena Kagan)、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和傑克森(Ketanji Brown Jackson)──同樣對關稅的合法性表示懷疑。由於最高法院目前採取極便捷的審理進度,裁決最快可能在年底出爐。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憲法與最高法院研究員懷特(Adam White)說:「我在開庭前就覺得政府這場官司很難打,聽完辯論後看法依然沒變。最可能的結果是政府敗訴。」
若真如此,將代表一項轉變。這個由保守派主導的最高法院今年多次透過臨時命令支持川普,讓他在訴訟進行期間先實施新政策。而這次關稅案,則是最高法院首次正面審查川普所主張的擴張性總統權力。
這起訴訟由好幾個美國企業團體提起,還有12個州響應,主張川普的關稅措施已對他們造成損害。
川普一旦敗訴,不僅可能衝擊他第二任期貿易戰核心的「對等關稅」措施,也會影響針對中國大陸、加拿大和墨西哥所課徵、以報復三國涉及芬太尼交易的關稅。
索爾在法庭上辯稱,總統認定「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已使美國瀕臨經濟與國安災難的邊緣」。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親自出席,他對審理結果抱持樂觀。他在庭後受訪時說:「情況非常好,我認為總檢察長的論點相當有說服力。」
當被問及若政府敗訴,是否會退還已徵關稅時,貝森特答覆福斯商業新聞:「到時再說吧,但我有信心我們不會走到那一步。」
他強調,美國正處於「經濟緊急狀態」,並表示「真正的目標是重塑貿易關係,讓製造業迴流美國」。
周三的庭審氣氛異常輕鬆,對於一個常因意見分歧而緊繃的最高法院而言頗為罕見,辯論期間甚至多次傳出笑聲。卡根一度打趣地糾正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因他似乎把她和剛結束發問的索托馬約爾搞混。卡根笑說:「不,她才是索托馬約爾大法官,她剛問完問題。」
這起案件涉及川普在4月2日宣布的「解放日」關稅,依進口來源國不同,對大多數美國進口貨品課徵10%至50%的關稅。川普主張,這些關稅是為了彌補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此外,最高法院此次審理的案件也涵蓋他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大陸施加的另一批關稅,理由是打擊芬太尼走私。
川普主張,他的關稅措施依據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該法授權總統因應國安、外交及經濟緊急狀況。不過,該法並未明確提到關稅為可動用的手段之一,只在條文中指出,總統可為因應危機「規範」財產的「進口」。
大法官高薩奇對川普政府所伸張權限的感到不妥,質疑國會是否已將憲法賦予的關稅權力全盤交給總統。他問代表政府出庭的總檢察長索爾(D. John Sauer):「照政府的邏輯,國會是否也能把一切監管對外貿易的責任、甚至宣戰權,都交給總統?」
高薩奇隨後又問,若總統以氣候變遷為由,對汽油車及汽車零件課徵50%關稅,是否也被允許?索爾回答:「可以。」
大法官巴瑞特則質疑,法律條文字是否足以授權總統自行設定關稅。她問道:「能否指出法典中其他條文或歷史上任何先例,曾用『規範進口』這詞賦予總統課徵關稅的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