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外媒報導,聯準會決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4.25%至4.5%區間不變,延續自今年1月開始的按兵不動態勢,這也是聯準會官員連續第3次在政策會議上決定維持利率不變。
官員們表示,最佳做法是觀望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如何回應川普政府的大幅政策變動。不過,聯準會在最新政策聲明中指出,自3月上次會議以來,對經濟前景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失業率上升與通膨升高的風險正在加劇」,這正是經濟學上所稱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這對經濟極具破壞性的組合。
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中表示,目前的不確定性無所不在,無論是政策走向,還是面對川普持續貿易衝突下,經濟將如何演變。他也再次強調停滯性通膨風險正在上升,但指出美國勞動市場依舊是經濟中的一大亮點。
川普頻繁變動的關稅政策已經對經濟成長造成影響,鮑爾指出,這主要來自進口激增。當進口大於出口時,會拉低國內生產毛額(GDP),企業為了搶在川普加徵關稅之前進口貨物,美國今年初經濟出現自2022年以來首見的單季衰退。

儘管如此,美國經濟目前尚未「墜落山崖」。4月新增就業17.7萬個職位,失業率維持在4.2%的低檔水準。而根據最新GDP報告,反映內需的核心指標其實在第一季有所增強。鮑爾對此也表示肯定,稱讚勞動市場的強勁表現。
這樣的經濟韌性讓聯準會得以繼續觀望,因為目前尚無需透過降息來支撐經濟。聯準會官員在聲明中指出,「儘管進口激增對GDP有影響,經濟活動整體上仍持續穩健擴張。」
但有部分經濟學家懷疑這樣的韌性能否持久,因為根據多項企業信心調查,業者普遍對川普政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感到不安。這樣的情緒可能影響雇用計畫,使消費者縮手,最終阻礙企業投資。再者,關稅直接推升物價,也會加重已長期面對高通膨壓力的消費者負擔。
整體而言,當前經濟狀況未向聯準會釋出明確訊號,指引未來利率政策該如何調整。這也是為什麼聯準會選擇本次會議繼續維持利率不動。而不只是聯準會,許多經濟學家也一致認為,停滯性通膨的風險已成真實威脅。
當記者問及川普或其最近的攻擊言論時,鮑爾拒絕正面回應。
「停滯性通膨」的雙重威脅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期,停滯性通膨曾讓聯準會頭痛不已。如今,川普關稅可能讓這場惡夢重演。在記者提問時,鮑爾再次對此可能性表示認可。不過他強調,聯準會最終如何因應川普關稅政策造成的衝擊,將取決於多種因素與細節,例如通膨是否只是暫時性上升。
他簡要說明了聯準會應對停滯性通膨的策略,「我們可能會面臨一個挑戰性的局面,也就是雙重使命(穩定物價與實現充分就業)目標彼此衝突。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會評估經濟與這兩個目標的落差有多大,以及預計需要多久才能彌補這些落差。」
如果情勢緊迫,聯準會可能被迫做出艱難選擇,優先解決其中一個問題。當被問及若面臨類似情況,聯準會會優先處理哪一項目標,鮑爾表示,「現在還太早下定論。」他補充稱,「我們認為目前的政策利率水準是合適的,可以暫時維持不變,等待對關稅與其最終經濟影響有更清晰的了解。」
當被問到勞動市場需多大幅度轉弱才會引發聯準會行動時,鮑爾說,「我們會全面觀察各項勞動市場數據,來判斷是否真的出現惡化,同時也會關注我們政策使命的另一面。」
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聯準會若見到就業市場轉弱,將會更快行動,就如去年失業率連月上升後,聯準會大膽宣布半碼降息一樣。
鮑爾表示,關稅情勢不斷變化,這也意味著聯準會對經濟的看法與展望可能隨之調整,尤其若川普政府與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時更是如此。
鮑爾表示,「我們正邁入新階段,政府正開始與多個重要貿易夥伴展開初步談判,這可能會對經濟狀況產生實質性改變,也有可能不產生實質性改變。」

勞動市場韌性與美國社會的悲觀情緒
鮑爾強調,目前勞動市場表現穩健,讓聯準會能夠安心等待更多數據出爐後再做決策。
鮑爾表示,「勞動市場的狀況大致平衡,符合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並指出穩定的就業市場並未對物價產生上行壓力。
多項指標支持這點,例如就業成長持續強勁,失業率也相對維持在低水準。初領失業救濟申請仍處低點,儘管連續申請(即持續失業的族群)近期已達2021年來新高。
然而,鮑爾指出,在貿易戰氛圍下,近幾個月來美國民眾對經濟的觀感正在惡化。
他承認美國社會的經濟情緒正在轉差,但表示目前還未反映在所謂的「硬數據」、即能反映實際經濟活動的數據上。第一季GDP下滑,並非因消費者急劇縮手,儘管消費支出確實有些減速。
儘管如此,鮑爾承認,這種持續的悲觀情緒確實為經濟帶來下行風險,但他表示,「這些效應的時機、範圍、規模與持續性都非常不確定,因此目前根本無法明確說出貨幣政策該如何應對。」他進一步稱,「這仍是一個健康的經濟體,儘管被人民與企業深層的負面情緒所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