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因「大而美法案」與川普鬧翻後,宣布要組建新政黨「美國黨」(America Party),來挑戰他眼中的「一黨專政」體系,誇口說要代表「80% 的中間選民」,讓美國人重新找回自由。
據法新社報導,前共和黨國會議員候選人、前情報官員舒梅克(Matt Shoemaker)表示,馬斯克的美國黨是2026年期中選舉的巨大變數,尤其共和黨在國會僅占脆弱多數,應該要對此感到擔憂。
與以往的第三勢力不同,美國黨幾乎擁有無限的資金,並擁有年輕人的支持,這些人把馬斯克當成天才和超級巨星。舒梅克認為,馬斯克的品牌吸引了對政治不滿的獨立人士和年輕、精通技術的選民,這些人在搖擺選區多半會投向共和黨。
不過「鈔能力」在美國政治不是萬靈藥,他近期花了2000萬美元力挺保守派的威斯康辛州最高法院法官候選人,但最終慘敗。且馬斯克想要博得美國中西部等「非矽谷科技圈」選民的支持,也有一定的難度。
美國知名民調專家席佛(Nate Silver)公布的調查顯示,馬斯克的淨支持率為-18.1,低於川普的-6.6。
馬里蘭華盛頓學院政治學副教授希克爾(Flavio Hickel)也表示,當前的政治氛圍下,共和黨與MAGA運動密不可分,這些人對川普的支持堅定不移,很難想像會被馬斯克吸走。
在美國現代史上,第三勢力贏下席次非常罕見,1970年的紐約州保守黨和1930年的農工黨是上個世紀僅有的兩個贏得參議院席次的小黨。1950年以來,小黨更是僅贏下一個席次。分析人士指出,在旨在維持現狀的制度下,第三勢力候選人要獲得選舉資格,會面臨許多障礙。包括最低連署門檻、申請費以及其他有關年齡、居住地和公民身份等,繁重的各州規定。
許多分析人士一致認為,馬斯克的美國黨想要贏下國會席次很困難,但馬斯克可以從微弱領先的現任共和黨國會議員手中吸走選票,或是向川普力挺的候選人的初選對手提供資金,對川普造成打擊。
危機公關公司「紅榕樹」(Red Banyan)創辦人兼執行長尼爾曼(Evan Nierman)表示:馬斯克的政黨不會贏得席次,但這可能會讓共和黨付出巨大代價,在關鍵選區,就算右翼候選人只被分走幾個百分點,也可能導致掌控權易手。